日前,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《“十四五”工業綠色發展規劃》(以下簡稱“規劃”),提出要加快紡織等行業實施綠色化升級改造。
規劃提出“十四五”工業綠色發展目標:到2025年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,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降18%;污染物排放強度顯著下降,重點行業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降低10%,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降低13.5%,乙烯等重點工業產品單耗達到世界先進水平;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57%,主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量達到4.8億噸。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16%,推廣萬種綠色產品,綠色環保產業產值達到11萬億元。
規劃明確,到2025年,工業產業結構、生產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取得顯著成效,綠色低碳技術裝備廣泛應用,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,綠色制造水平全面提升,為2030年工業領域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。為實現這一目標,規劃作出“聚焦1個行動、構建2大體系、推動6個轉型、實施8大工程”的整體安排。
規劃要求,實施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。加強工業領域碳達峰頂層設計,提出工業整體和重點行業碳達峰路線圖、時間表,明確實施路徑,推進各行業落實碳達峰目標任務、實行梯次達峰。
規劃要求,構建綠色低碳技術體系。推動新技術快速大規模應用和迭代升級,抓緊部署前沿技術研究,完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,強化科技創新對工業綠色低碳轉型的支撐作用。完善綠色制造支撐體系。健全綠色低碳標準體系,完善綠色評價和公共服務體系,強化綠色服務保障,全面提升綠色發展基礎能力。
規劃提出,推進產業結構高端化轉型。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,堅決遏制“兩高”項目盲目發展,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退出,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、高技術產業,持續優化重點區域、流域產業布局,全面推進產業綠色低碳轉型。推動傳統行業綠色低碳發展。加快紡織、輕工、機械等行業實施綠色化升級改造。落實能耗“雙控”目標和碳排放強度控制要求,推動重化工業減量化、集約化、綠色化發展。對于市場已飽和的“兩高”項目,主要產品設計能效水平要對標行業能耗限額先進值或國際先進水平。
規劃提出,促進資源利用循環化轉型。堅持總量控制、科學配置、全面節約、循環利用原則,強化資源在生產過程的高效利用,削減工業固廢、廢水產生量,加強工業資源綜合利用,促進生產與生活系統綠色循環鏈接,大幅提高資源利用效率。
推進再生資源高值化循環利用。培育廢舊紡織品等主要再生資源循環利用龍頭骨干企業,推動資源要素向優勢企業集聚,依托優勢企業技術裝備,推動再生資源高值化利用。統籌用好國內國際兩種資源,依托互聯網、區塊鏈、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,構建國內國際雙軌、線上線下并行的再生資源供應鏈。鼓勵建設再生資源高值化利用產業園區,推動企業聚集化、資源循環化、產業高端化發展。
推進水資源節約利用。按照以水定產的原則,加強對高耗水行業的定額管理,開展水效對標達標。推進企業、園區用水系統集成優化,實現串聯用水、分質用水、一水多用和梯級利用。鼓勵重點行業加大對市政污水及再生水、海水、雨水、礦井水等非常規水的利用,減少新水取用量。推動企業建立完善節水管理制度,建立智慧用水管理平臺,實現水資源高效利用。開展工業廢水循環利用試點示范,引導重點行業、重點地區加強工業廢水處理后回用。
規劃提出,推動生產過程清潔化轉型。強化源頭減量、過程控制和末端高效治理相結合的系統減污理念,大力推行綠色設計,引領增量企業高起點打造更清潔的生產方式,推動存量企業持續實施清潔生產技術改造,引導企業主動提升清潔生產水平。
規劃提出的8大工程,部分內容與紡織行業實施綠色化升級改造密切相關:
重點區域綠色轉型升級工程。推進長三角生態環境共保聯治,統籌區域產業結構調整,促進傳統行業綠色升級改造、產業轉移、產業鏈跨地區協同、產業高效聚集,推進區域能源資源優化配置,高水平建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。
工業節水增效工程。加大廢水循環利用。推動紡織印染廢水深度處理和回用。建設一批廢水循環利用示范企業和園區。開展節水評價。加強工業節水標準制修訂,開展水效對標達標,樹立工業節水典范。到2025年,在鋼鐵、煉化、紡織印染等高耗水行業,遴選50家水效“領跑者”企業,創建節水標桿。
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改造工程。紡織行業實施小浴比染色、無聚乙烯醇上漿織造、再生纖維素纖維綠色制漿、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染色、針織物平幅染色、滌綸織物少水連續式染色等技術和裝備改造。